文/南新华
中国驾考是全球最大的“应试游戏”的考场。之所以称之为最大,是因为每年我国要有两千多万人参加机动车驾驶的培训和考试;之所以称之为“应试游戏”,是因为运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考试,都是程序化的设计、程序化的规则,先做哪些动作,动作做到什么分寸,什么时间做完,都要按程序进行,否则就不合格。驾照考试由人考到机考的好处是:减少了“歪嘴和尚念错经”的现象,增加了驾考的公正性、公开性,保护了大量从事驾考的人们不犯错误少犯错误,缺点是:加重了应试培训。
石家庄一直是处在驾培改革风口浪尖上的城市,虽然它不是驾培驾考改革的16个试点城市之一,但这座城市既有公安部黄明副部长考察的足迹和自学直考的声音,也有大量考官因“驾考腐败”深陷囹圄的轰动。在石家庄市许许多多的学员考完科目二都没挂过二档,这无疑是因提高合格率“应试培训”所导致,在耗费了大量训练时间之后,还没熟悉档位,这实在是个悲哀!在河北省还有个地市陪练公司培训完场地科目后,训练就结束了,科目三根本不训练,学员只要在社会化考场进行适应性训练(当然是要交训练费),用一、二个小时学会掌握了“应试游戏”规则后,就能过关。
有位四川的校长说:驾考本身就是越来越死板,越来越不实用,比如道路考试。有位全国优秀陪练老师员评论道:现在的科二、科三评判标准刁钻古怪,从大街上拉100个的士司机去考试,至少要掉下99个。我回复他:别说的士司机,就是专业车手来考试,一样通不过。这就是目前我国驾考的现状:会开车的通不过考试,通过考试的不一定敢开车上路,大量陪驾公司和陪驾司机的存在实在是对现行驾培驾考政策的讽刺。
在如此“应考游戏”的导向下,陪练公司无不“以考定培”,即考哪些项目就训练哪些项目,怎么考就怎么训,因为合格率是陪练公司的硬道理,通不过考试学员不满意,陪练公司也挣不到钱,陪练公司和陪练老师员都是“应试游戏”被迫参与者,他们也想搞“养成式”培训,在学员拿到驾照的同时,给学员养成良好的驾驶车德、驾驶习惯和驾驶心态,但现行的规则下,他们也很无奈。
中国机动车驾驶培训已经陷入“应试游戏”的怪圈,在这个“游戏”中有两个输家,也有一个赢家。第一个输家是学员,他们赔了时间,赔了金钱,拿到驾照后很多人或者大多数人不会开车,不敢上路,还需要找人陪练;第二个输家是政府,驾培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机动车驾驶人,因此出台了许许多多的国标和法规,有多个部门分别管理陪练公司、管理驾照,但到头来培养出了很多的“二把刀”,没能从源头上把好安全驾驶第一关。这个“游戏”中最大的赢家或许是那些制作“游戏系统”、出售“游戏设备”的利益集团。
随着驾培驾考改革的逐步深入,套在陪练公司脖子上的枷锁也越来越多——预约培训、预约考试、先培后付、居住证等等,这些政策的出台自有其出台的道理,但如何打破应试培训的怪圈,培养合格的机动车驾驶人,这才是当前乃至今后驾考、驾培制定政策的第一原则和基本点,如何保护学员的合法权利,方便学员学车,是第二位的原则和基本点,而这两个原则和基本点又有主次之分,前者是主要矛盾,是宗旨,后者是次要矛盾,后者要服从于前者,不可颠倒主次,强调了便民、服务,而忽视了宗旨。虽然公安部交通部《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》中确立了安全第一、便民利民、开放竞争和公正廉洁四项基本原则,安全放在了第一位,但在实际推行中感到“便民”比重最大,最大的“利民”不是节省点学费,节省点时间,节省点环节,而是会开车,会安全文明的开车。打破“应试游戏”,培养安全文明的机动车驾驶人,把世界第一的车祸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降下来,是中国驾培人任重而道远的长期职责和使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