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的春节,是一段让全国人民都终生难忘的日子。春节将至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国人每天都绷紧了神经。
作为一名驾驶培训的教练员,每逢节假日,都是我最为忙碌的时段。早在春节前,跟我预约的学员就从初一排到了一月底。
比较庆幸的是,我的外出工作时间是由自己安排确定。不同于驾校教练,我平时每天只带两个学员,在车上陪练的工作时长仅4个小时。其余时间都是回家写文章,做视频教程,并给外地学员远程指导。
多年来,我养成了一个习惯,每逢节假日前几天,都会在家休息,不出去带学员。因为节假日前,车流量大,很多人开车四处送礼访友,驾驶员容易疲劳走神,道路上事故率比较高。另外,一、二月是北方地区最为寒冷的季节,正是感冒咳嗽的高发期,基于上述原因,节前这段时间,我都会婉拒学员练车请求。
今年从1月20日起,我就开始停止外出工作。事后想想,真是有些庆幸。毕竟学员来自不同地区,你很难确定她练车之前,是否去过外地出差?今年我收工时间早,无形中给自己预留出防护时间。
从1月22日以后,新闻中有关武汉疫情的报道就越来越多,逐渐引起了人们的警惕与关注。特别是经历过2003年非典时期,对这种传染度极高的疫情,更为敏感和紧张。
武汉封城之后,国家号召春节期间尽量不要外出,不要走亲访友,这对于防御疫情扩大,确实是极为有力的举措。我在阴历二十九的时候,就逐一通知提前预约的学员,告知大家非常时期,不要急于一时练车。等待疫情缓解之后,再重新预约时间。这期间,有练车方面的问题,可以通过留言,给予指导并解答。
没想到,这一宅,就宅了将近20天。最初的几天还好,每天都可以睡个懒觉,睡到将近10点才醒,醒了也不起床,开始刷手机,看武汉疫情报道,看专家讲解新冠肺炎,看当地疫情通报,看各地网友的微头条~~~~~~~
总之,越看越紧张,越看越难受,心情大起大落,情绪也异常焦虑。本来就是敏感的体质,一会儿自觉喉咙干,一会儿忍不住想咳嗽。
好在,儿子特别淡定,提醒我,全家人都在家呆着,又没有传染源,你多喝点水,放松神经就好了。其实,我自己也知道,北方室内温度高,空气干燥,再加上看网上内容情绪波动,这些应激反应在所难免。这个时候,调整好自己别生病,就是不给大家添乱。
看网上很多网友抱怨,在家闲得要发毛,很多人和我一样,情绪焦虑之下,出现各种不适症状,有特别敏感的人,甚至快患上疑病症了。
想明白道理之后,我不再全天不停地刷手机。而是每天早、晚两次,定时关注疫情相关报道。我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不同的方向。
比如看看科普知识,看看历史书籍,儿子给外甥讲解生物,我也跟着旁听。有时候,还跟儿子探讨西药和中药的优劣区别,让这位生物制药专业的博士一脸无奈。
折磨过儿子,接下来就是施展厨艺的时候。在家宅着这些天,烹饪手艺大幅度提高。平时儿子在外读书,老爸每年去乡下玩半年,家里只有我和老妈两个人,做两个菜,扔掉的比吃掉的还多。
现在家里多了两个大小伙子,我的厨艺终于得到施展,别看外甥只有12岁,体重160多斤,比我儿子还能吃,是我主厨的忠实粉丝。
翻出了闲置已久的大号锅,打开了尘封一年的烤箱,看着孩子们吃得满头是汗,大快朵颐之后一脸餍足,焦虑和不适早已无影无踪。
老妈是高血压,糖尿病患者,食谱窄,吃得又少,这几天跟着孩子们一起吃,饭量也无形中见涨。我和儿子趁机开导她,吃再多的药也不如食补,要想提高自身免疫,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吃好,喝好,心情愉快,休息好。
老爸基本不跟我们一起吃,人家现在是半个农民。他这几年,每年都要去农村老家呆半年,回来时要拉上满满一车,自己种的丰收果实。这位老先生,不知何时养成一天两顿饭的习惯,自己做自己吃,在吃完他自带的绿色食品之前,坚决不吃我从超市买的菜。
好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没白去,老爷子身体确实很好,70多岁人,骑着自行车能跑出半个沈阳城,让我这个骑两步就打晃的中年人望尘莫及。
这几天,为了响应国家规定,除了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菜,全家人都宅在家里。老爷子闲得闹心,偶偶尔还和老妈拌嘴。听着老两口高一声,低一声打岔兼闲扯,无奈之余也伴着一丝欣慰。
看看那些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,看看那些节假日还在工作的人们,在想想那些身处疫区、企盼救治的同胞,我们这些躲在温馨港湾的人,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?
一家人,也许生活习惯不同,也许性格迥异,但只要太太平平地团聚在一起,即使无聊,也透着别样的温馨。